《黄帝内经》说:“五谷以养,五菜以充,五果以助。”
人的一生都处于阴阳不断的消长变化与运动中,生命是维持阴阳平衡的基础,而饮食又是人赖以生存和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通过饮食来调节体内阴阳的平衡,是养生的关键。
所谓“民以食为天,人以食为养”,在饮食上要注意饮食有节,勿过饥过饱,饮食要干净卫生,还是谨和五味,勿偏嗜偏食,顺应四时宜忌等原则。 《管子·形势篇》曰: “饮食节……则身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命损” 《素问·痹论》曰: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养性延命录》也指出: “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就是根据人体阴阳的盛衰,不同药物、食物不同的特性和作用,予以适宜的饮食,或以养精,或以养形,以调整阴阳。
人体的阴阳失衡一般变现为阴虚或阳虚两类,根据阴阳的不同在饮食调理上也大有不同。
阴虚的人一般有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在饮食上宜食用甘润生津的食物,如:黑芝麻、黑木耳、小麦、银耳、梨等;忌食辛辣刺激,肥腻厚味和温热类的食物。 阳虚的人一般有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喜热饮,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等症状。在饮食上宜食用温热的食物,如:羊肉、胡椒、茴香、韭菜等;忌食生冷寒凉之品。
《灵枢·五味》说:“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 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
由于我们的五脏属性不同,在饮食的选择上也有很大区别,形成以酸补肝、苦补心、甘补脾、辛补肺、咸补肾等养生原则。如:栗子味咸,咸入肾,可以补肾;大枣味甘,甘入脾,可以补脾等。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 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五味入五脏,虽然可以补益,但是也可以损害五脏,在饮食时应注意适度,如果饮食偏嗜,长期以往,就是损伤脏腑,造成人体的阴阳失衡。
另外人的身体也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伴随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人体也会出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一系列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