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正骨的火种在这里 | 国家级 …
· 注重平乐郭氏正骨中医药文化挖掘…
· 平乐郭氏正骨
· 平乐郭氏正骨历代代表性传承人
· 平乐郭氏正骨学术思想
· 平乐郭氏正骨的起源
郭维淮名医工作室
毛天东名医工作室
闻善乐名医工作室
张天健名医工作室
孟宪杰名医工作室
郭艳锦名医工作室
杨生民名医工作室
仝允辉名医工作室
· 你想知道的关于“贴膏药”的那些…
· 老年人应如何养骨
· 它竟是老年人的“头号杀手”!
 

首 页 > 流派概括

     

平乐郭氏正骨的起源

发布时间:2019-12-19    文章来源:平乐正骨

   

  平乐郭氏正骨是一个理论体系完整,学术内涵和诊疗经验丰富详实的中医骨伤科流派,平乐郭氏正骨于清朝1796年起源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距今已有220余年的历史,盛传八代。

追溯平乐郭氏正骨的起源,如同历史上每一番大事业的成就一样,无不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

平乐郭氏正骨也概莫能外。

 、天时——这是帝都赐于的机缘

平乐郭氏正骨得益于洛阳作为千年帝都历朝历代发达领先的医学,得益于儒教、佛教、道教等三教在此的交流融合,得益于河南洛阳、孟津平乐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郭祥泰——这位郭氏家族十七世先祖,平乐郭氏正骨极具传奇色彩的第一代创始者,博采众长,精心培育,平乐郭氏正骨这棵历经二百多年屹立不倒,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才得以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历史选择平乐郭氏正骨并造就一个中医正骨学派,绝非偶然。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洛阳作为百万人口的都城,宫廷医学设施进一步扩大,医生分为宫医与民间医生两种。民间以师带徒传授医学的教育形式开始形成。东汉洛阳流行的医学典籍,班固在洛阳著的《汉书· 艺文志》中有全面收录,其将方伎类书目分为“医经”、“经方”、“房中”、“神心”四种。东汉许慎著于洛阳的《说文解字》收录了对疾病的解释,对药物和有关医事的注解等丰富的资料,涉及药物和病名各达数百种,是后世医药文献注释的重要参考书。

东汉河洛地区诞生了伟大的医学家,医圣张仲景,他著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我国临床医学发展的基础。其后洛阳著名的医学家王叔和,将《伤寒杂病论》整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经历代刻印数十次而行,存流传至今。在《金匮要略》中,对外科、骨伤科方面疾病有痛肿、肠痛、刀斧伤等进行了专门论述。

公元657年,唐高宗与武则天迁都洛阳。四部著名医学著作《新修本草》、《肺气方论》、《食疗本草》、《传信方》皆成书于此。尤其《新修本草》,承前启后,成为我国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性本草,比以前西方国家公认的第一部药典《纽约堡药典》(1542年)要早800多年。

唐代洛阳还出现了著名的《龙门石刻药方》。取之于民间,用之于民间,现存药方140首,可治疗的疾病有40例之多。

明代,中国最重要的两大正骨流派——佛教的“少林派”和道教的“药物派”,都与洛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此不难看出,每逢改朝换代、江山易主的动乱年代,皇宫里的御医流向社会,“密方、秘笈”之类的医术之道也随其散落民间,其中不乏集多年经验之大成的真材实料,被民间的高手和能人得到后取其精华,成为自成一体的学术流派。

平乐郭氏正骨的起源,可能也正是得之于这宫廷和民间医术的熏陶和结晶。

 

 地利——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根在河洛”,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遗训,也是华夏儿女走遍天下凝聚的共识。

洛阳,是一座都城。从夏王朝在洛阳立国开始,到后晋定都洛阳为止,商、周、汉、魏、隋、唐等13个朝代先后在此建都,成为中国历史建都时间最早、最长的城市,先后有105个皇帝在此执政,建都时间长达1650年。

洛阳,是一座名城。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和千年古刹白马寺以及世代流传的天子驾六闻名中外,从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到释源祖庭的白马寺钟声,都给每一个前来观光朝拜的游客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1982年就被国务院授予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称号,2001年又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

洛阳,是一座花城。“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从1983年至今,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已举办了三十多届,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倾国倾城的牡丹,使洛阳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由此,你就不难理解,洛阳,这个在中华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都有独特地位和重要价值的千年帝都,能够孕育并诞生平乐郭氏正骨这一中华骨科医学的瑰宝,则是历史的必然。

位于洛阳东郊的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北靠巍巍邙山,东临千年古刹白马寺,南望蜿蜒洛河,西接洛阳市区,实乃一处美丽富饶的风水宝地。

 

作为千年帝都洛阳下辖的孟津,也和洛阳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等,曾经在这片土地留下了太多的活动足迹,创造了东方辉煌的远古文明。被誉为华夏文明源头的“河图洛书”,就是出自这块土地最负盛名的经典。《易 ·系辞上》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其中,“河图”的传说就是发生在孟津。相传,远古时黄河浮出一匹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氏依据“河图”演绎出“八卦”,周文王在此基础上又演绎出六十四卦,至春秋时代,经过孔子研究整理,终成六经之首——《易经》。而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更给这块土地留下了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平乐,自古就是藏龙卧虎之地,素有“一半帝都在平乐”之说。

东汉永平五年(公元62年),一座高大雄伟、气势恢宏的建筑——平乐观在此建成。据传,平乐观乃皇帝迎宾阅军之场所。平乐观上建有高台,可居高临下,极目远眺,山河锦绣,尽收眼底。观下建有一平乐馆,馆内放置镇国之宝“飞廉铜马”,护卫着盛世王朝。平乐馆华贵富丽、宽敞壮观、层楼通阁、极尽奢华,是天下名士、达官贵人的聚会宴乐之处。汉和帝时兰台令史李尤曾作《平乐观赋》云:“徒观平乐之制,郁崔嵬以离娄,赫岩岩其岑崟,纷电影以盘盱,弥平原之博敞,处金商之维陬,大厦累而鳞次,承岩峣之翠楼,过洞房之转闼,历金环之华铺。南切洛滨,北陵仓山,龟池泱漭,果林榛榛。”其建筑之壮观,场面之威风,可见一斑。建安七子曹植的《名都篇》的名句“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和李白《将进酒》的名句:“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其中的“平乐”,说的就是这里。

邙山巍巍,洛水滔滔,都曾目睹并见证了平乐曾经的风流和大气。千古风流大气地,生生不息代代风流大气人;代代风流大气人,一脉相传风流大气事。平乐郭氏正骨,就是这其中一件极具代表性的风流大气事。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郭氏家谱并无记载,只是流传也无考证,在明朝初年的山西洪洞大迁徙的浪潮里,原籍山西平阳府洪洞县人氏郭从道举家迁居河南洛阳东北二十五里古平乐观遗址所在地——平落村,成为该村郭氏始祖。

明朝末年,郭氏家族经过十几辈的传宗接代、繁衍生息,在当地已成为人丁兴旺、人才辈出的最大家族。郭氏家族在村中建起两条东西向的大街,中间一条南北向中街,以家族之力,建三条大街,足见郭家在当地的财力和善举,其影响和声望非同小可。尤其是在村子中心交叉形成的两个商铺林立、人流如织的十字街口,使平落村成为洛阳东部商贾云集的一大集镇。郭氏第十二代族人郭景昌自幼聪慧过人,苦读诗书,博古通今,至明崇祯年间考中进士,后官至二品大员。他依据该村地处东汉平乐观遗址的史实,上书朝廷,将村子正式定名为平乐村,从此沿用至今。

平乐因郭氏而得名,郭氏因平乐而扬名,平乐郭氏正骨将平乐与郭氏家族紧紧联系在一起,200多年间,再未分开。

 

  人和——史书的记载和传说

著名电影插曲《木鱼石的传说》中,有两句脍炙人口的歌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善良者以智慧,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只要你懂得它的珍贵,山高路远也能获得。”

追溯平乐郭氏正骨的起源,不仅来自史书的记载,也来自一个个古老的传说,但不管是史书记载,还是古老的传说,都显示出平乐郭氏正骨起源中,“人和”发挥的重要作用。

传说之一,一代名医祝尧民相授。

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郭维淮在他主编的《平乐郭氏正骨》一书中记载:平乐郭氏正骨的渊源,口头传说不一。洛阳明末清初有骨伤科一代名医祝尧民,自称薛衣道人。据《虞初新志》记载,祝少年时已负有不世之才,明亡后不仕而攻外科,凡经他手治疗的患者,没有不痊愈的。后来,他进入终南山修道,从此不知所踪。另外,平乐村离少林寺不远,少林寺因和尚习武,免不了跌打损伤,长期以往,积累了丰富的治疗骨伤的经验,少林派正骨是明代中国最重要的两大正骨学派(另一派是以薛已为代表的药物派,其著作是《正体类要》之一,少林派的“秘宝”被异元真人收录在他的著作《跌损妙方》中。而祝尧民以薛衣道人自称,当与薛已在衣钵传承上有一定的关系。从平乐郭氏正骨的技术特色——“整体观念,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动静结合,功能锻炼”上看,此二者对于平乐郭氏正骨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影响,“也可以说是平乐郭氏正骨的渊源”。郭耀堂《秘授正骨心法序》记载:“民国二十三年仲秋之月,著正骨心法既终卷,宜为序且记之。夫自著书而自为序,誉既不可让,又不必此序。颇难著笔。然而无难也,直言之,质言之可矣。正骨心法者何?既正骨术,得心应手之法也。盖世人竞谈正骨之善,莫过于平乐;而妙术之流传,则自身曾祖典公始。公讳尧民,道号完祀,名医传载之甚详。性慈善幻且清净无为,人幻之妙谛。时与仙人游,侍者饥,曾现拔茅煮食之异术。归述其事,相验无讹。嗣游蜀自峨嵋山,道经终南;夜宿落雁峰,距天尺区。梦与群仙遇,相谈既久;唯与陈希夷言记忆最真;手出残书半卷,捡集成册。内详展筋接骨剥骨破腹洗肠之术甚详。沿习及身,世传四辈。虽身村业此者甚不乏人,要皆以身曾祖为起点。奇方手术,家传无替。屡次试之,百发百中。诚正骨者之益针,有人死复生之妙;不啻回天再造之功。以问于世,切宜珍宝,慎勿视为泛泛甚矣。是为序。”

一代名医祝尧民究竟为何方人士?

据民国25年(1936年)所修的《洛阳县志人物》(稿本)记载,祝尧民确有其人。

祝尧民,字巢夫,本系一文人,后感伤明之亡,故弃举业为医,自号薛衣道人。曾得仙传疡医,凡诸恶疮,敷其药少许即愈。人或有断胫折臂者,延治无不效,时人比之华佗。

《洛阳县志》的记载比较简单,祝尧民的医技水平究竟怎样?《虞初新志》里讲述的故事不仅具体翔实,而且有点神乎其神。“里有被贼断头者,有一殊,其子知其神,谓家人曰:祝巢夫,仙人也,速为我请来!”家人曰:郎君何妄也?颈不连项矣,彼即有反魂丹,乌能合既离之形骸哉?其子固强之而后行。既至,尧民抚其胸曰:头断,身尚有暖气,暖气者生气也,有生气则尚可以治。急以银针纫其头于项,既合,涂以末药一刀奎,熨以炭火;少顷,煎人参汤,杂他药,启其齿灌之,须臾则鼻微有息矣;复以热酒灌之,逾一昼夜则出声矣;又一昼夜,则呼其子而语矣,乃进以糜粥;又一昼夜,则可举手足矣。七日而创合,半月而如故。举家拜谢,愿以产之半酬之,尧民不受。”

若非史书记载,怎知祝尧民连断头都能再接,其妙手回春的高超医术可见一斑。平乐郭氏正骨得其真传后,也“宜乎神技”,实乃情理之中。

那么郭家人到底是怎么与祝尧民结下缘分的呢?

传说,祝尧民四海为家,云游天下,来到平乐时不幸染疾,欲走不能。常言说,医者不自医。如今,究竟是他无力治病,还是他自己治不了自己的病,已经不得而知。在他病情危急、处境艰难之际,平乐郭家收留了他。从《郭氏家谱》记载来看,在十七世纪以及十七世纪以前,郭氏家族中有多人行医,并且医术精湛。平乐郭氏正骨的医术应该正是发端于十七世郭祥泰。《郭氏家谱》记载其十六世郭逢春之子郭守志“精于岐黄,承父遗风,亦境遇正骨外科之术,”其子郭守业“好医书亦精于外科。”可以说,郭祥泰自幼在正骨世家中耳濡目染,加上本身聪明好学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从长辈那里学习、继承骨伤外科治疗经验。祝尧民来到郭家后,一方面安顿调养,一方面教导郭祥泰开方治病。在郭家的精心照顾下,祝尧民的伤势逐渐好转,期间他对郭祥泰耳提面命,将自己毕生的正骨医术都传授与他。等到祝尧民康复如初,离开平乐时,郭祥泰也开始了他的正骨行医生涯。

传说之二,受业于同祖道人益元君。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之一郭春园在《平乐郭氏正骨法》中《郭氏家训》记载:“同祖益元君孟人,与先生交好,益元君中年离家访道,多年未归,适逢其郡居遭受灾荒,得先人周济其全家渡过灾年。后益元君来向先人道谢,而因先人外出未能与之相见。此后先人贩丝至鲁,和益元君巧遇,谈起益元君已习练正骨,以八法为之则,以诸正科为之术,君口述先人以笔录之。回来传教后人,先以施药,后来行医,正骨八法相传吾家,当郭氏正骨术名传以后,我家之堂名定为“益元堂”,即后人纪念益元君传术之意。而家人及村邻有不祥益元君之名,尽知为游方道士所传。”

传说这位益元道人原为明嘉靖年间一支农民起义军的军医,跟随军队连年征战,后被官军击败。益元道人在回家途中,路经平乐,饥寒交迫,病倒路旁。恰被郭家先人遇见,出手相救。郭家人将其扶回家后悉心照顾、精心治疗,管吃管住。病愈后,益元道人感激不尽,在告别时,留下一本黄草书作为报答。这本黄草书曾随益元道人四处飘泊,里面载有专治跌打损伤的骨科秘技。到了清乾隆嘉庆年间,郭家第十七代先祖郭祥泰立志折枝杏林,专攻骨科之术,遍读各类医书,其中也包括这本家中收藏的黄草书。郭祥泰苦心攻读,一举成名,为感戴益元道人的慷慨授业,遂将自家医馆的名号定为“益元堂”。

传说之三,得传于武林高僧。

平乐古镇毗邻千年古刹白马寺,距嵩山少林寺也只有几十公里。加之附近道观林立,吸引着南来北往、络绎不绝的僧人、道士。一位擅医骨伤的武林高僧,在离开白马寺,准备前往少林寺之际,突患急病,受困于平乐。郭祥泰得知后,把他收留家中,精心照顾。这位武林高僧康复后,将自己珍藏的医书和身怀的正骨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郭祥泰以作报答。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0209990号
联系地址:洛阳市启明南路82号 联系电话: 0379-63546511 63546525 63546810(中午、晚间:63552222) 相关科室电话请查询就医指南栏目 乘车路线:乘7、9、20、56、58、41路公交车
技术支持:洛阳得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合作网站:洛阳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