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我采访了河南代表郭维淮。刚好,他同安徽、浙江、山西、北京等地的30位代表提交了一份关于《恢复河南洛阳平乐正骨学院》的议案。 为什么要提出这项议案呢?郭维淮说:“目前世界上出现了中医热,国外医学界对我国的针灸、推拿、正骨和治疗痔瘘等尤其感兴趣,纷纷要求学习。而我国的正骨人才却很缺,全国不过两三千人,不要说对外交流,就是国内也深感不足。当务之急是大力培养中医正骨人才。关于恢复平乐正骨学院的问题,已经提出五六年了,教育部、卫生部以及湖南省都认为确有必要恢复,但因资金问题,一直没能解决。 郭维淮说:“我今年已经57岁了,对个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均无所求,只希望让‘平乐正骨’能为更多的国内外群众服务。” 郭维淮是“平乐正骨”的第六代传人,现任洛阳正骨研究所所长兼正骨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平乐正骨”同福建林如高、四川杜自明、杜琼书父女、北京“双桥老太太”罗有明等高手的正骨术,组成了我国正骨术的百花园。 在辽阔的中州平原上,有一座闻名千载的洛阳白马寺,在白马寺附近的槐树下,曾是享有200年盛誉的“平乐郭氏正骨”所在。 提起平乐郭氏正骨的历史,有人说,相传清朝嘉庆年间,有一个贫病交困的喇嘛途经平乐村,被郭家收留养病。这位喇嘛原来是一位高明的正骨医生。为了感谢郭家的收容之恩,临走时留下了正骨秘诀。从此,郭家掌握了这门绝技,成了中原名医,先后有4人上了洛阳县志。据记载,郭氏祖上曾谢绝了高官厚禄,专以医术济人。每天在自家的门楼里或槐树下,支张木床,摆条长凳,以四方百姓正骨,不知拯救了多少病人。 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第五代的郭灿若得了“水膨症”,当时,儿子郭维淮尚在襁褓之中,郭氏正骨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这时,郭灿若的妻子——年仅20岁且有目不识丁的高云峰站了出来,她白天跟丈夫学习正骨,晚上挑灯学文化。在就社会,一个年轻妇女抛头露面为赤身露体的病人捏摸推拿,是被视为伤风败俗的。但为了不让郭氏正骨失传,她顶住巨大的压力闯过来了。新中国成立前夕,郭灿若去世后,高云峰成了远近闻名的女郎中。一年之中,郭家门前每天都是车水马龙,病人不断,往往一天有一二百人上门求医,就连大年初一也经常不能好好地过年。 然而,在就社会,一种对统治阶级没有实际用处的民间医术,是不会得到重视的。对正骨治伤,更视为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加之受旧社会私有制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同行之间技术互相封锁、保密,平乐正骨也难有大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关心人民生活,不论在艰苦的土地革命时期,还是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处处关心群众疾苦。早在1948年,洛阳解放的前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某部就曾在平乐村郭家大门口贴出布告,指出“平乐郭氏正骨系祖国民间医学宝贵之遗产,我军指战员均应保护”。下面盖着陈赓将军的打印。新中国成立后,区、乡政府干部也经常登门问候,与郭家促膝谈心,关怀备至。 1952年,平乐郭氏正骨的第六代传人郭维淮已长大成人,并继承了平乐正骨医术,他和母亲高云峰一道,怀着永远跟共产党走的决心,主动向政府献出了祖传秘方秘术,并毅然放弃了个人开业的优厚收入,参加了革命工作。从此,高云峰母子才有条件在救死扶伤的事业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永远抛弃了“一个药碗、一把竹刀、一张板床、一把木椅”的简陋行医方式,走上了为广大人民群众行医的坦途,平乐郭氏正骨术也从此更加发扬光大。 1956年元旦,平乐正骨第五代传人——郭维淮的母亲高云峰,作为全国政协特邀委员,在北京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这一天,会见厅里温暖如春,毛主席满面笑容地同这位来自河南农村的女郎中谈话,亲切地询问她生活和行医的情况。身材瘦小、两鬓斑白的高云峰激动万分,眼噙热泪望着敬爱的领袖,满腹的话不知从何说起。当毛主席勉励她带好徒弟,让郭氏正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时,她只是用力地点点头,说不出话来。 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使高云峰这个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乡村妇女,打破了绝技不外传的旧习,带了第一个异姓徒弟。从此,郭氏正骨的精华——手法整复传播开了。 平乐郭氏正骨的传统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有别于历史上骨伤科界长期存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一是强调手法,一是重视秘方药物。而平乐正骨术则别具一格,两者兼而有之。即局部同整体齐观,手法与药物同施,在治疗的开始即着眼于功能的恢复。这是平乐正骨术的一条重要原则。平乐郭氏正骨有着手法整复、甲板固定、内服外敷、筋骨并重、辨证用药按摩活筋和功能锻炼等一整套诊疗方法和后期康复疗法,这是平乐正骨的一大特色。 参加工作以后,高云峰母子仍然坚持这些特色,但又不拘泥于这些传统方法。他们曾遍访国内正骨名家,取长补短,融各家之长与平乐正骨为一体,丰富了自己的技术内容。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平乐正骨术,1956年9月,国家在孟津县平乐村成立了洛阳专区正骨医院。1958年9月,在千年古刹白马寺两侧创办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所五年制的“平乐正骨医学院”,设有附属医院、药厂和正骨研究所。在骨伤科领域内形成了全国独树一帜的医、教、研三位一体的中医正骨基地。 高云峰担任了学院院长、医院院长和研究所所长,还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执委,她既搞教学,又搞科研,还指导编教材。 “平乐正骨”为什么能够受到国家重视和群众欢迎?它的独到之处是在于大多数西医认为需要手术的陈旧性骨折和脱位,它则能够普遍采用手法整复。病人痛苦小、恢复快,又可免去手术之苦。因此,深受患者欢迎。郭氏祖传的辨证、定搓、压棉、传理、拔伸、砖砌、抢拿、推按等“正骨八法”,又经高云峰、郭维淮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提高,摸索出拔伸牵引、推挤提按、成角对位、嵌入缓解、回旋拔搓、摇摆叩击、倒行逆施和旋撬复位等正骨“新八法”,把平乐正骨推进了一大步。 平乐正骨的另一特点是手法与用药相结合。郭维淮总结出了平乐正骨用药的一套方案。他说,跌打损伤虽有内外伤之分,但可同内伤外感及七情六欲结合演变。外力侵入人体,局部就会“形伤作肿”、“气伤作痈”。轻的,只有局部肿痛;重的,气血瘀滞,经络不通,影响脏腑不调,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腹胀、大便不通等。主要症结还是在气血。药用治疗不外内服、外用两大类,其原则不外破、活、补三法。 我向郭维淮请教跌打损伤服药的原则。他说:“损伤早期,气血瘀滞,以活血化瘀为主;中期,气血不和,经络不通,以活血通络为主;后期,气血亏损,以补气血、壮筋骨为主。但病有新旧,体有强弱。所谓新病宜大剂猛治,用药平和,少壮新病宜攻,老衰久病宜补。只有伤症,多因为皮脉筋骨受伤,气血瘀滞,经络不通,肿胀疼痛,所以用药以通利为主,也就是古医书上说的‘若使经络流通,脏腑中去其瘀滞即无痛矣。’” 我问郭维淮:“内服药物有哪几种?” 他说:“药物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伤症初起,多为瘀血,但也有亡血的。一般重点自爱血,但个别也有在气的,应当根据受伤情况,综合分析,抓住主要矛盾,辨证施治。例如,一个患者刚受伤便昏断气绝,这时千万不能推拿盘坐,一惊乱,元气就要走离。这时,只能就到屈膝侧卧,针刺人中,等到呻吟有声时,赶快服苏合香丸,或是逐瘀护心散内服。” “伤后,由于外出血和内出血过多怎么办?” 郭维淮说,神气不足,面色苍白,脉微细的是亡血证;年老体衰、伤后精神不佳,脉细弱的是为虚证。这两种都可能用生四物汤加穿山甲、花蕊石,补而兼行。如果昏迷汗出脉微细的,要赶快服药独参汤。发生口渴、心内烦躁,脉微弱而数的,要用生脉散抢救。 |